市面上手工皂教學課程不勝枚舉,您想從手工皂教學課程當中學習到什麼 ??
給我配方 ?  教我如何打皂 ? 或是 以外型取勝的渲染皂? 
還是 想要更深入了解皂中脂肪酸所代表的意義? 及 如何設計屬於自己的專屬皂方 ?




最近跟一些皂友在打屁聊天之餘,常聽到皂友談起在學習如何製作手工皂的過程當中,常常是只知其然,不知其所以然。

希望可以更深入學習到皂中脂肪酸結構對於手工皂成皂質感的影響,而不是到成皂之後,靠自己不太靈敏的神經與沒有去角質顯得粗糙的膚質去感受皂皂.....

等到晾皂完成,試洗之後若是與想像相差甚遠,一切為時晚矣~

有皂友提到現在很風行的渲染工法使得皂寶寶外表絢麗且令人讚嘆,但是回到手工皂的本質,終究是脂肪酸與NaOH之間的愛恨情仇,若是對他們不夠了解,終究陷入剪不斷理還亂的情結之中~

可是您會覺得,自己又不是學化工的,一看到脂肪酸的結構,我就會一個頭兩個大,再加上偏頭痛.........心想,作皂嘛,只是手工藝,幹麻搞的像要大學聯考一樣 ~

現在江湖上流行的作法,真有其神奇與必要性嗎?
二次加水法?   2倍水溶鹼? 
乳皂的 "乳" 應該拿來溶鹼好呢? 還是在trace前添加好?
或是 乳皂的 "乳" 在trace 後添加比較好? WHY? WHY?

歡迎有興趣的人來討論看看~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小魔羯的香草園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9) 人氣()